问鼎资讯

评论称Facebook比谷歌对Groupon更具直接威胁

admin2011-06-29 05:51

腾讯科技讯(马乔)北京时间6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周一MarketWatch专栏作家约翰-辛奈尔(John Shinal)撰文指出,随着Groupon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日期的日益临近,科技产业投资者对该公司抱有的最大问题是,Groupon如何在快速增长的网络团购市场保持住领先地位,以及Groupon在这一市场能获得什么样的利润率。

以下为文章全文:

领先地位短期不可动摇

目前,我个人对上述问题给出的答案是:鉴于Groupon为发展业务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该公司的市场领先地位在短期内是不可动摇的。但如果放眼于两三年之后,Groupon的前景将存在一些变数。Groupon有可能遭遇包括BuyWithMe和LivingSocial在内的其他团购网站的强有力挑战,而一些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可能对Groupon构成威胁。

在盈利能力方面,Groupon的前景也同样并不明朗,而这与时间长短无关。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实体商家会希望能够从Groupon手中得到更多的营收分成。尽管这并不一定会成为既定事实,而且也可能不会影响到Groupon的市场地位,但却会给Groupon的利润率带来压力。而Groupon尚未找到一种可以同时实现营收增长和业绩盈利的方式。

毫无疑问,Groupon介入了一个正在呈现爆炸式增长的市场。在S-1文件中,Groupon自称是全球有史以来在营收和员工人数两方面增长最快的公司。

Groupon人力资源部副总裁丹-杰瑟普(Dan Jessup)去年9月表示,Groupon当时的全球员工总数为2000人,远高于2009年年中的50人。而根据S-1文件,Groupon目前的员工总数超过7000人。这意味着在两年内,Groupon员工数增长了约140倍。

增长性投资影响盈利

Groupon的员工数正快速增长,而互联网营销成本也在快速上升。正如Groupon 创始人兼CEO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在S-1文件中提到的:“过去,我们为了增长而投资,而恰恰是这些投资将公司预期中的季度盈利变成了巨额亏损。”

很明显,Groupon的预期并没有成为现实:Groupon的季度财报显示,在截至3月31日的季度里,该公司的盈利状况可一点都不健康。尽管该季营收增长至6.447亿美元,但由于将大部分营收都用于再投资以获得更高的业绩增长,Groupon的盈利情况不佳,亏损了1.465亿美元。

Groupon的S-1文件使人不禁联想到Salesforce在2004年上市时的情景,当时Salesforce引起了类似的争议。该公司也曾在IPO文件中表示:如果我们想盈利,我们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但目前我们选择将资金投入到大规模的营销和招聘之中,以确保未来的增长。Salesforce随后确实成为一家能够实现连续盈利的公司。然而,直到2年甚至4年之后,Salesforce的股价才恢复到IPO之后的水平。

换句话说,Salesforce CEO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向投资者证明,Salesforce选择的业务模式是盈利的。而且,Salesforce在IPO时已经实现了小幅盈利,而并不是处于亏损的状态。

网络团购门槛低

很多对Groupon持怀疑态度的人指出,网络团购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对于谷歌和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来说,情况确实如此。这些网站每日有上亿的用户,同时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包括他们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和购物喜好等。

谷歌已经开始测试一款名为Google Offers的团购服务,该服务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Groupon的潜在杀手。谷歌持有的巨额现金和人才储备有可能对Groupon的未来盈利构成威胁,尤其是目前的Groupon并不盈利,而负利润率进一步压缩了Groupon的后退空间。

如果此前媒体关于Groupon拒绝了谷歌60亿美元收购要约的诸多报道属实的话,那么谷歌很可能将全力向Groupon发起挑战,因为谷歌的亿万富翁高管们并不喜欢被泼冷水。

然而,尽管进入在线团购市场比较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谷歌可以轻易地在这一市场获得控制权。

非核心业务差强人意

在除核心搜索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谷歌的表现有好有坏。即使在一些市场开发出了具有领先技术的产品,比如Android操作系统,但谷歌并未从中获得大量利润。谷歌也在想方设法地从YouTube以及YouTube每月数十亿浏览用户中盈利,但并未取得太大进展。谷歌此前为收购YouTube花费了16.5亿美元。

在另外一些领域,谷歌的表现更为糟糕。数年前,谷歌曾试图进军在线医疗数据业务,结果引发了业内人士对隐私问题的极大忧虑。然而不久前,谷歌表示将放弃Google Health。谷歌还曾在美国推出帮助人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服务PowerMeter,但被人形容为“痴人说梦”。谷歌开发的其他一些产品也陆续遭遇失败,包括在线协作工具Google Wave,以及名为Google Lively的虚拟社交网络等。

新闻咨询

网站首页 | 网站首页 | 走进问鼎 | 产品和服务 | 成功案例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问鼎社区

Copyright since 2005,问鼎科技(58wd.com)      服务电话:400-666-4165       地址:成都市IT大道蜀清路239号       蜀ICP备10202221号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