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网络广告公司SpecificMedia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接下了令新闻集团不堪重负的MySpace,比起默多克6年前5.8亿美元的收购价,这笔资产已大幅缩水。
随着MySpace的低价抛售,MySpace的中国版聚友网也前途堪忧。
“目前我们并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对出售的事情并不知情。”一位聚友网员工告诉记者。
昨日,聚友网方面对外宣称,称目前聚友网仍维持正常运营,并不会受此次事件波及,原因在于,“聚友网与MySpace并不是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其股东除新闻集团外,还包括IDG和田溯宁旗下的中国宽带产业基金。因此,MySpace与聚友网更多的是业务联系,并无直接的资本方面隶属关系。”
不过这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不止一位聚友网员工告诉记者,聚友网除获得了上述三家的投资之外,MySpace.com网站也曾入股聚友,随着MySpace的出售,是否会影响聚友仍是未知数。
对于外界的种种猜测,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致电新闻集团中国负责人高群耀时,对方表示“从中国市场运营的角度来说聚友并没有受到影响”,不过当被记者问及具体情况时,高群耀称正在出差,需要等到合适的时机再作回答。
昨日当记者致电聚友网的另外两家投资人宽带资本及IDG时,双方都没有对此作出回应。
和以往国外互联网巨头进军中国水土不服的情况相比,这次有些例外,是美国的巨头先败下阵来,其中国的企业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2007年,头顶MySpace光环的聚友网曾风光无限。四年的时间,聚友网在中国经历了多次转型,从社交平台转型为音乐平台,此后又将目光投向了移动互联网。2009年,聚友还推出微博客平台9911,但是在去年年底,该产品开始暂停发布功能,意味着微博产品无疾而终。
“聚友每一次转型做得并不扎实,仅针对社交平台,内部就先后经过到底做校园市场还是白领市场的多次讨论。”一名聚友网前员工对记者说。他认为,产品形式只是网站承载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一个网站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真实地把握用户需求,往一个方向走,而不是简单移植海外的模式,这或许正是聚友所欠缺的。”
伴随着聚友频繁转型的还有高层的频繁变动及裁员。据悉,目前聚友网整个团队只有十多人在负责运营。“曾经员工多时达到过上百人。”一位前员工告诉记者。
Copyright since 2005,问鼎科技(58wd.com) 服务电话:400-666-4165 地址:成都市IT大道蜀清路239号 蜀ICP备10202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