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资讯

酷6裁员:资本还能更冷酷些吗

admin2011-07-07 15:58

酷6裁员:资本还能更冷酷些吗?

预言果然很快便被证实了。

2011年3月,在酷6创始人李善友选择离开之后,本刊曾预测:人才问题,将考验盛大的管理能力(详见2011年4月刊)。然而令人震惊的是,短短的两个月之后,盛大与酷6之间,关于“人才”有了一场更惨烈的纷争。

究竟是“暴力裁员”还是“无中生有”,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已经被证明了的失败。

究竟是陈天桥(专栏)家族式管理方式的失败,还是文化整合的滑铁卢,同样也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失败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

我们无意去指责盛大的整合手段如何“拙劣”——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盛大需要也必须对投资者、对市场承担自己的盈利责任,“嗜血”本是资本的本色而已。

我们也无意去悲悯李善友的离去与酷6创业团队的“被裁员”——这本来就是市场化企业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生存方式。

但我们却需要厘清:是否在中国企业向资本市场进军、向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历这样残酷的阶段?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企业与员工之间实现双赢?是否存在一种捷径,可以让这一类裁员变得不那么“痛苦”?

(纪 亮)

事件篇:

究竟是什么使酷6与盛大置于今天的尴尬境地?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收购,缘何变成了闹剧?盛大与酷6的整合之殇,是从哪里开始的?

寻找“血案”真凶

文 / 本刊记者 诸葛晓岚

这是一起近年来少见的、被业内称之为“血洗”的暴力裁员事件;

这使得这家闻名世界的科技公司又一次面临关于“用人”问题的质疑;

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近5000万美元的市值蒸发、股价下跌四成的市场惨剧……

“他们已经丧心病狂。”5月19日,已经被盛大免职的酷6网副总裁郝志中,微博转发“酷6网上海办公室发生打手打人事件”,并如此谴责,才使这一“血案”曝光于公众视线之中。

5月18日晚,酷6传媒突然宣布公司计划重组销售部,将广告销售外包给第三方广告公司,以精简运作、管理成本。为此,公司将裁员20%,主要集中在销售部门,190多名销售人员中有150名被勒令离职。消息一出,引发了员工强烈的不满,酷6副总裁郝志中和曾兴晔选择拒绝执行,随即也被免去职务。但事情并没有至此结束,19日凌晨,部分上海分公司员工与前来宣布裁员的负责人发生肢体冲突,该视频随即被酷6员工上传到网络,引发外界关注。

酷6与盛大,联姻于2009年,曾一度被认为是盛大娱乐帝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6月,酷6更是借壳盛大子公司华友世纪于纳斯达克上市,拉开了新一轮的中国概念股登陆纳斯达克的序幕。

然而谁又能想到,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先是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大喊“撒尿去也”黯然离职。紧接着又曝出了暴力裁员的丑闻。究竟是什么使酷6与盛大置于今天的尴尬境地?本来充满希望的收购,缘何变成了闹剧?盛大与酷6的整合之殇,是从哪里开始的?

“创新”之举惹事端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裁员,本是再经常不过的事情,但纵观陈天桥此次操刀的酷6裁员举动,无数的创新无一例外地转化为败笔。

短信通知:酷6裁员消息传出后,酷6多名员工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表示不满,副总裁郝志中和曾兴晔亦通过微博表示拒绝执行裁员。当日下午,郝志中和曾兴晔被免去酷6副总裁职务,同时盛大任命陈昊为酷6网副总裁,主管销售业务。同时,在公司下达的最后通牒过去一个小时之后,所有被裁员工均收到了来自酷6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短信通知。被裁员者通过短信和微博来知道自己被裁,此举应该是盛大首创。

“三无”行动:无政府劳动部门报备、无事先通知、无善后预案,在抛出了“N+1”工资补偿方案之后,盛大便开始了毫不留情的“扫地出门运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盛大此次大规模裁员,需要提前30天向相关劳动部门报备。并且应当也必须准备多套应急措施应对突发情况。倘若盛大有此准备,也就不会出现被认定裁员不合法、员工抵制的内外交困局面。

未雨绸缪:在尚未有任何动作之前,盛大已经寻找好销售团队的下家——广告销售外包给第三方广告公司。此举对于业绩已颇有起色的原酷6销售团队的伤害显而易见——对于工程师文化主导的酷6团队,此举无疑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损招不断的盛大终于没能得偿所愿,社保局的一纸裁员不合法的通知让自己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但即便盛大顺利实现了裁员,酷6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吗?这些失败的“创新”,不过是盛大不擅用裁员之术的表象,而真正导致裁员的“黑手”,显然隐藏在更深处。

揠苗助长谁之罪?

在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中,酷6虽然借盛大的东风,成为最早登陆纳斯达克的企业,但其市场占有率、用户数量以及产品质量,被公认为只能位于行业的二流位置。虽然盛大入主之后,为企业带来了足够的现金补血,但经营管理却一直不见起色,市值最高时都没能达到后来者优酷的1/30。

这也就不难理解,陈天桥一定要拿酷6销售团队开刀的原因了:效益至上、效率至上、利润至上的上市公司,定然无法容忍企业如此缓慢的增长速度。

“这是标准的揠苗助长。”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腾驹达猎头公司董事长景素奇,向《中外管理》解释道。企业并购后,整合裁员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时的整合裁员,却已经变成了资本主导。

正所谓冲冠一怒为效益,企业上市之后,来自投资者的压力势必要求企业将资产增值与高效暴利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对酷6持续亏损以及销售不力的不满,才导致了此次“暴力裁员事件”的出现。

陈天桥为酷6“量身定制”的全新发展方向,对于这家企业的成长无异于揠苗助长。资本变局,已经成为酷6这一类创业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风险之一。

在中国,酷6的“悲剧”正被无限复制。无数前途光明的中国企业正面临着资本“膨大剂”带来的隐忧。最好的注释就是近八成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创业板作为快公司、创业公司的集中营,其参与者的特色是营销能力极强,属于营销导向型文化。上市后,资金一下子超出想像的富裕,业务快速膨胀,管理却依旧低能无效。但为了实现快速获利、赢得投资者信任,又必须按照资本要求,在投资—扩张—再投资的怪圈中挣扎。

新闻咨询

网站首页 | 网站首页 | 走进问鼎 | 产品和服务 | 成功案例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问鼎社区

Copyright since 2005,问鼎科技(58wd.com)      服务电话:400-666-4165       地址:成都市IT大道蜀清路239号       蜀ICP备10202221号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