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资讯

中关村用写字楼告别卖场时代:谁将成为未来主人

admin2011-07-16 05:53

在DIY和电子卖场时代,海龙和它的邻居们构成的中关村核心区成为了中国IT产业的符号。现在,政府希望它们更高级一些。

文|CBN记者 杨轩 李蓉慧 王娜

以10层为分界线,海龙大厦的上半截和下半截如同两个世界。

9楼往下是典型的中关村场景。吵,每走几步,就会有个20来岁、长着青春痘的小伙子跟你打招呼,“姐/哥,你去哪?”“照相机要吗?”“笔记本要吗?”“我们家价格优惠,来看看吧。”一个隔间接着一个隔间,每个隔间都玻璃门敞开,里面则是一溜玻璃柜,柜子上贴着品类并不相近、颜色风格纷杂的各IT厂家Logo,只要有顾客翻看样机或者产品页,旁边必定有个销售员在实施劝说。

除了装修声外,10楼往上则一片寂静。虽然初建时其格局都与8楼和9楼一样,但这些楼层都不再是一小间一小间的格局。11楼的左边部分被创新工场下的一个团队租下,被打通后的空间有阳光直射,包括开放式的办公区和会议室;右半边则是一家游戏公司。其他楼层大多如此,新租户们包括几家培训公司、几家游戏公司、虚拟现实基地、软件公司、网站承建公司,以及几家经销商的办公区。

这是改造中的海龙大厦。在这场改造中,海龙把10层至17层的租户从以前的商家变成公司,楼下的卖场则又归置了一遍。

和邻近的鼎好电子商城和中关村e世界一起,它们都在探索新的出路,但是对于新方向,它们又没有那么笃定。

它们是有必要进行新的调整了。作为一家国企的管理者,海龙电子卖场的总经理高伟华说话字斟句酌,十分委婉,但说到海龙这次改造的原因时也难掩激动:“我不想太平洋(数码城)的今天变成海龙的明天。”

12年前高伟华加入海龙时,正是海龙大厦建成的那年。那时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的四海市场等卖场拆迁,面积7万平米的海龙大厦成为这个地区最大最新的建筑,门牌号为“中关村大街1号”。

海龙的开业被认为是结束中关村小型电子市场格局、开始电子卖场时代的标志。当时,与海龙相隔一条四环路的太平洋数码城也是取代老市场的新力量,与海龙、硅谷一起被认作是电子卖场的三强。

买电脑去海龙成为那个年代的共识。在开业后的10年,海龙平均年客流量超过千万人次,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IT产品集散中心之一、中国电子市场行业的旗舰店。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以海龙为模板建设IT卖场的风潮。当时的年轻人也将这里当作实现梦想的场所,华旗资讯的冯军、京东商城的刘强东(微博)当年都在中关村摆过摊儿。

这一切,让海龙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但是现在,笼罩在海龙头上的这层光环正在消失,旧有的中关村商业格局也难以为继—攒机的商业模式早已成明日黄花,3C卖场和网上电子商城成为人们购买电子产品时的首选去处。

在城市规划者的眼中,这里也不应该再是那种拥挤嘈杂的电子卖场了。他们给这个地方树立了一个新定位:创新中心。在他们对中关村西区进行新规划时,闪过他们脑际的应该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名字——硅谷。

但是,对于卖电脑起家的海龙以及它的邻居们来说,这离得还是有点远。

34岁的赵海龙来到中关村是在2000年,他当时自考念了个计算机专业,找工作时他认为,高科技就是电脑,那电脑就等于中关村,中关村最好的就是海龙。所以他跑来海龙在一家DIY攒机店里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而12年后的今天,赵海龙坐在海龙大厦四层的一家DIY攒机店里,用愤懑的语气嘲笑自己当年的想法是多么愚蠢。他说其实卖电脑这事儿是个人都能干,和卖白菜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卖菜——赚得太少。

他对未来感到迷茫,一家十几平方米、雇两三个伙计的店每月成本都得几万块,但现在经常一整个下午没有一个人来问他装机的事情。除非是有老顾客,或者是杀客抬价和以次充好,不然赚不到什么钱。

马路对面的太平洋数码城,当年的中关村电子卖场老三强之一,今年6月30日正式关张。关张原因的场面说法是太平洋与物业方北京大学租约到期,但实际上业内人都明白,这其实因为中关村卖场受到网络销售和3C连锁卖场冲击,加之卖场自己也名声糟糕,因而卖场陈旧、地理位置不够好的太平洋作为最孱弱的一家率先遭难,其倒闭是整个中关村卖场发生危机的前兆。

中关村卖场也不再是政府的宠儿。海龙的董事长鲁瑞清(微博)在他那本名为《解读中关村一号》的书中,曾盛赞政府英明,在中关村发展之初,仅向中关村的商家采用定额税的方式来征税—他说这是电子卖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如今高伟华则在各个场合都能听到海淀区领导指责中关村卖场:虽然2009年三大电子卖场(鼎好、海龙、e世界)销售额达到156亿元,但据地税统计,2009年三大电子卖场的税收总额仅为290万元,即使算上国税,也只有约2000万—这意味着,在企业所得税率为25%的中国,中关村电子卖场中那些商家们的税率仅为千分之几。这个数据还暗示着中关村商户有偷漏税的问题。

对于政府来说,政绩名声或收入总得占一头,但如今中关村卖场不仅两头不占,对政府的新计划还是个妨碍,被认为“(电子卖场)每日十万左右的客流量,造成了西区的东部市场环境脏乱差、交通极度拥堵的低端现实,严重影响了西区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吸引高端创新要素的聚集”。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把中关村建设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7月,海淀区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说:中关村西区定位于建设成为创新要素聚集功能区,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本区域内发展。

海淀区政府提出的整改要求之一,是要海龙、鼎好、e世界这些卖场把商业面积压缩到50%以下。

最先行动的是海龙。同业和商户们都议论,海龙过去一年所发生的改变是因为海龙的股份100%属于海淀供销社,作为国企的海龙最听话,对政府政策跟随最紧。

但高伟华说,海龙正在做的这些改变其实是为了自救,政府政策的作用只是“坚定了我们的决心”。

不是因为太平洋萧条才第一次触发高伟华的危机感,而如今的改变也并不是海龙为了自救的第一次努力。

2007年时,整个中关村卖场的销售量达到顶峰,至此之后,销量就迅速调头,一路向下。笔记本经销商运通时代在中关村有30家店,据其老板吴林国称,三年多后的今天,运通时代的进门客流量相较2007年下降了一半,而成交量仅相当于当年的1/5,约为一两亿元。

新闻咨询

网站首页 | 网站首页 | 走进问鼎 | 产品和服务 | 成功案例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问鼎社区

Copyright since 2005,问鼎科技(58wd.com)      服务电话:400-666-4165       地址:成都市IT大道蜀清路239号       蜀ICP备10202221号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