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向华尔街抛出了一个新概念。
在介绍土豆所提供的视频内容类型时,其CEO王微用了一个“Youtube+Hulu+HBO”的故事,分别类比其UGC(用户产生内容)、第三方版权购买内容以及自制剧业务。成都网页制作
但无论上述哪一种模式,都非常烧钱,几大视频网站至今亏损。新杀入的门户网站、百度也是贴钱做视频。上海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视频网站来说,公认的成本为1/3是带宽,超过1/3是版权,而且随着竞争加剧,版权水涨船高,估计将占到成本的一半。
王微的这种讲故事手法,与5月上市的人人网颇为相似。当时人人网把自己包装成中国版“Facebook+Groupon+Zynga”。
土豆在推动网络原创力量发展上确实先行一步。2008年即举行第一届“土豆印象节”,拉拢了一批网络原创“拍客”。2010年又推出名为“橙色盒子”的网络自制剧计划,高调宣布采购版权和自制并重。
上海该业内人士分析,豆网虽最开始以网友自传短剧起家,但真正赚钱还是靠大量买入电视剧版权,后者带来了无数流量和广告收入。
但视频网络江湖中却有不同的声音:土豆由此就将自己和HBO挂钩?
自制“浪潮”
视频网站能否走HBO之路?
业内声音也不尽相同。
风行在线CEO罗江春是反对派。“互联网向来不擅长生产内容”。肇始于美国的网络视屏模式目前存在三种模式,Youtube、Hulu和Netflix。罗江春的另一大反对理由是,“如果制造节目如此简单,还要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单位何用”?
但中西有别,中国地方电视台97%都是自制内容,这与西方三大电视网络垄断格局不同。视频网络能否复制中国电视台,是否也能借力自制剧打造独立版权资源、赢取社会美誉度和品牌知名度?
质疑归质疑,自制已成风,并非土豆专美。优酷的《老男孩》或许堪称首部公众意义上的自制剧,各家目前各有代表作。行业对自制内容的“重视”,在其人力布置中可见一斑:原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微博)加盟搜狐;据说PPTV则引入了原央视国际技术总监单晓蕾,此外PPTV引入的还有原酷6的副总裁、总编辑陈峰。在很多视频网站的内部,都可见“内容自制团队”的分支。
“made for internet”?
视频网站的自制冲动来源于“内容饥渴”。
奇艺CEO龚宇说:比如现在互联网拥有的内容够每人每天观看2小时,“那未来够不够呢?”
与自制一样,版权费用的高企只是影视内容匮乏下的另一个蛋。但这又进一步“迫使”视频网络自己“开源”。奇艺提供的一个数据可兹证明,今年第一季度的原创内容超过1万分钟。
土豆CEO王微在此前的采访中曾表示“并不在意自制剧能带来多少收入”,通过自制剧土豆还能获得其他“衍生效应”:更好地了解内容是如何生产的,观众的口味是什么,广告主又需要什么,“要找寻made for internet”的价值空间。
奇艺内容生产高级总监高瑾,是典型的从传统媒体转身新媒体的跨界者。“同样是做综艺节目,电视台和视频太不一样了。”
互联网受众的观看效果决定了节目的样式、节奏乃至内容设置。高瑾以其自制综艺节目《恐怖!健康警报》为例,基于互联网观看往往是一对一的,“可以探讨的话题尺度会更大”。《恐怖!健康警报》就涉及了放屁、隆胸等话题。
自制实际上是视频网站更贴近用户的尝试。互联网要求更快、更互动的特点在目前的自制内容中也可见一斑。网友的反应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传统的看视频可以转变为互动的“玩视频”。同时还可以加入互动产品,比如“抢座”、“边看边聊”等等。
网络版的HBO?
酷6副总裁姚建疆曾断言:视频网站正在向电视化趋势发展。那么是否意味着可能出现一个网络版的HBO?有自己签约的内容制作团队,并以播放、出售内容建立其盈利模式?
Copyright since 2005,问鼎科技(58wd.com) 服务电话:400-666-4165 地址:成都市IT大道蜀清路239号 蜀ICP备10202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