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来临的最后一天,第二批“支付业务许可证”昨日终于发出。此次,有包括上海银联、联动优势在内的13家企业获牌,加上5月获批的27家共有4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取“准生证”。但与此次超过170家申请企业的数量相比,连1/10都不到。成都网站建设
没有获牌的企业是否就必须立即停止开展各项第三方支付业务呢?羊城晚报记者昨日从业内探得的消息显示:未必。
三大运营商未入局
去年6月,央行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按照规定,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今年9月1日前未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将不得继续从事相关业务。今年5月,首批27家企业获牌。此后,陆续有企业递交申请,截至8月30日,全国申报企业已达174家。
第二批获得许可证的13家企业,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互联网及移动电话支付两块,前者有7家企业,后者则为6家,这与此前业界猜测的较为一致。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在13家企业中,并未见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身影,百度、网易等互联网企业也不在其列。而且,相比170多家的申请量,13家数量明显偏少。
对此,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此次预付卡企业占比较多,主要与此次通过支付业务申请公示的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预付费卡企业有很大关系。数量偏少的原因是由于一方面此次申请企业数量较大,央行审批时间较紧,另一方面盖因通过公示的企业中大量的预付费卡企业若不能获牌,后续的退出机制也有待明确。在这方面,监管部门需要时间予以细化。
已申请企业仍可继续经营
按照央行原本的规定,若未在9月1日前拿到牌照,则不得继续从事相关业务,这是否意味着除了已获牌的40家企业外,其他大量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停止一切运作?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央行一份内部文件规定,只要是之前递交申请、符合相关资质的企业仍可继续经营,直到拿到牌照审批结果后再决定“生死”。
Copyright since 2005,问鼎科技(58wd.com) 服务电话:400-666-4165 地址:成都市IT大道蜀清路239号 蜀ICP备10202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