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互联网知名人士李开复微博宣称,将就市面上许多打着他名号的“假书”开始维权,首批针对出版社的律师函已发出,未来不排除起诉的可能。“很多书都不是我写的”,李开复同时向网络书店提出,须注意其上的搜索显示结果。成都网页制作
不过,关于借用名人事迹结集出书或为名人做传等,目前在出版界中定义还比较模糊,是否侵权需具体情况具体判断。而李开复在控诉“假书”之后,还是不忘借机宣传了一番创新工场及工场所投的项目,被业界笑称,李开复很懂炒作之道。
李开复维权
李开复在微博上抱怨,市场上一些打着他名号的书大多未经其本人知晓或授权,并且这些“假书”在网络书店的搜索排名往往盖过“真书”。
按照提示,在国内老牌网络书城当当网中输入了“李开复”三个字,出现了184条相关书籍信息,据李开复称,真正原著者为他的书籍只有5本。有趣的是,在默认排序下,首页显示的25本书中,李开复的“真书”只有2本,其余大多为他人将李开复的事迹、言论等结集所做,从《职场日记》到《青年的人生课》,其中最贵的一套售价193元,销量前五名的“李开复相关书籍”也没有一本与他本人有实质性关系。类似的情况在卓越网、北发图书网、99网上书城、京东商城等网站中同样存在。
李开复称已对“假书”开始维权,首批律师函由创新工场法务负责人裘伯纯发出,不排除后续起诉的可能。
“假书”或无定论
上海辞书出版社综合编辑室主任朱志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出版界,关于李开复所认为的“涉及当事人书籍出版必须当事人同意”及“著作自由,无需事先认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名人的影视传记也经常存在纠纷,一直都比较模糊。
年初,财经作家吴晓波就因其写作的《吴敬琏传》而惹上官司,关注吴敬琏的另一位传记作家柳红就起诉吴晓波写作有硬伤、扭曲人物等,引发书界关注。
朱志凌表示,针对以上情况,只能首先希望著作者创作态度端正;第二,出版社需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提前介入。但若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出版社一般都要向法务咨询清楚。
Copyright since 2005,问鼎科技(58wd.com) 服务电话:400-666-4165 地址:成都市IT大道蜀清路239号 蜀ICP备10202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