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很多人的创业之路都是通过寻找市场空白开始的,这几乎可以成为美国创业者的标准化路径。那么,中国的创业者,也一定有其思维方式、方法论等特征鲜明的标准化模式可循。无论是朴实的创业冲动,还是坚持不懈的创业态度,抑或是不那么正规的初始阶段,这些都是中国的创业者的必经之路。成都网页制作
不是在创业,就是在去往下一次创业的路上
主持人:大家都是怎样走向创业道路的?
朱小明:我大学毕业后在广州金利来做职业经理人,那时候金利来牛得很,但1995年我还是一个人出来干了。那是我第一次创业,做广告业务,从甲方变成乙方,但感觉完全不一样了。那是个勤奋能换钱的时代,机会很多,我自己也比较能吃苦,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业务,仅两年就积累了一些资金,收入最高的时候有六七千万。1997年我就开宝马七系了,那时候年纪轻,现在打死我也不买了。最开始创业往往容易膨胀,一膨胀就出事了。
在创业的第五个年头,公司的现金流断掉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主要是没经验,其实公司还有很多应收账款,如果顶过了那三个月是可以的,但最终还是放弃了。2000年我把车卖掉了,回笼了一点资金,然后继续打工,2004年我又开始创业。我觉得创业首先要找准行业,不能进那些已经激烈竞争的市场。第二,要尽可能地多储备一些现金,开始也要讲究成本。第三,创业的前两年,老板就是业务员,而且业绩一定要做过其他业务员,不然会很辛苦的。
蒋勇:我毕业后一直在做担保这一行,做了大概三年多,在原来的公司也积累了一些资源,就和两个兄弟一起出来创业,大家的分工就是前台和后台。当初创业的想法还是很初级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另外也是为了证明自己。而且当时我们都很年轻,也比较热血,如果再过十年面临同样的情况,可能不见得敢出来创业了。
李卓桓:我的创业过程挺简单,1999年第一轮互联网泡沫,我在ChinaRen,是陈一舟的头20个员工。2000年,ChinaRen被搜狐收购,这轮泡沫破灭,我开始创业。到了2005年第二轮互联网泡沫,我加入优酷,负责整个产品技术。2007年,我看到了Twitter,便从优酷出来创办唧歪,2009年唧歪因为国家相关政策被关掉。2010年,我把唧歪卖给了分众无线前CEO徐茂栋,然后就来中欧学习。接下来,我关注的大方向应该是互联网的第三次泡沫。其实“泡沫”只是一种说法,实际上它会带来更多的新机会。
头五年是关键
Copyright since 2005,问鼎科技(58wd.com) 服务电话:400-666-4165 地址:成都市IT大道蜀清路239号 蜀ICP备10202221号